100%

七一

卷五:“孟東野詠吹角云:‘似開孤月口,能說落星心。’月不聞

生口,星忽然有心,穿鑿極矣。而東坡贊為奇妙,所謂好惡拂人之性

也。”按潘德輿《養一齋詩話》卷一亦云:“東野聞角詩云云,東坡云:

‘今夜聞崔誠老彈曉角,始知此詩之妙。’東坡不喜東野詩,而獨喜此

二句,異矣。此二句乃幽僻不中理者,東野集中最下之句也。”竊謂

句之美惡固不論,若子才所說,則“山頭”、“水面”、“石脚”、“河口”

等,皆為穿鑿。杜老《遊道林二寺》詠山謂“重掩肺腑”,《絕句》六首

謂“急雨梢溪足,斜暉轉樹腰”;任蕃題《葛仙井》謂“脈應山心”;皇

甫持正讚顧況為“穿破月脅天心”,尤當懸為禁忌。又何拘耶。桂

未谷《札樸》卷三嘗論木以“頭”稱,蓋取義於人。隨園不解近取諸

身之義,識在經生之下。如宋末朱南杰《學吟· 垂虹亭》詩有曰:

“天接水腰”;明郁之章《書扇》至曰:“石枯山眼白,霞射水頭紅”;則

真“不中理”耳。且東野此二句見《曉鶴》詩,並非詠角;故有曰:“既

非人間韻,枉作人間禽。”東坡誤而二君沿之。”月口”非謂月有

口,乃指口形似月;“星心”非謂星有心,乃指星形類心。鶴喙牛角

皆彎銳近新月,東坡殆因此致誤。【補訂一】

七二

卷六:“時文之學,有害於詩,而暗中消息,又有一貫之理。余

案頭置某公詩一冊,其人負重名。郭運青侍講來讀之,引手橫截於

五七字之間,曰:詩雖工,氣脈不貫,其人殆不能時文者耶。余曰:

是也。後與程魚門論及,程韙其言。余曰:韓、柳、歐、蘇俱非為時

243

文者,何以詩皆流貫。程曰:韓、柳、歐、蘇所為策論應試之文,即今

之時文也;不曾從事於此,則心不細而脈不清。余曰:然則今之工

時文而不能詩者何故。程曰:莊子有言,仁義者,先王之蘧廬也,可

以一宿而不可以久處;今之時文之謂也。”參觀卷八《程魚門云時文有害

古文》條。按漁洋早有此論。《池北偶談》卷十三謂:“予嘗見一布衣

有詩名者,其詩多格格不達,以問汪鈍翁。鈍翁云:此君坐未嘗解

為時文故耳;時文雖無與詩古文,然不解八股,即理路終不分明。

近見王惲《玉堂嘉話》一條,鹿厂先生曰:作文字當從科舉中來,不

然而汗漫披猖,是出入不由戶也。亦與此言同。”《帶經常詩話》卷

二十七張宗柟附識復申論漁洋之意。鹿厂語見《玉堂嘉話》卷二。

汪、程兩家語亦中理,一言蔽之,即:詩學(poet i c)亦須取資於修辭

學(rheto r i c)耳。五七字工而氣脈不貫者,知修辭學所謂句法(comp

o s i t i o n),而不解其所謂章法(d i s p o s i t i o n)也。

七三

卷六:“周櫟園論詩云:學古人者,只可與之夢中神合,不可使

其白晝現形。至哉言乎。”按倪鴻寶《倪文貞公文集》卷七《陳再唐

海天樓書藝序》云:“夫用古如懷遠人,可使其夢中神合,不可使其

白晝形見魅出。”櫟園襲用其語。吳澹川《南野堂筆記》卷一記子

才不喜作擬古詩云云,逕以此為子才語;宋咸熙《耐冷譚》卷九又以

此為王惕甫語;皆訛。

七四

卷六:“王荊公矯揉造作,不止施之政事。王仲至:‘日斜奏罷長

楊賦,閒拂塵埃看畫牆’;最渾成。荊公改為奏賦長楊罷,以為如是

244

乃健。劉貢父:‘明日扁舟滄海去,卻從雲裏望蓬萊’;荊公改雲裏為

雲氣,幾乎文理不通。唐劉威詩云:‘遙知楊柳是門處,似隔芙蓉無

路通’,荊公改為:‘漫漫芙蓉難覓路,蕭蕭楊柳獨知門’;蘇子卿詠

梅云:‘祗應花是雪,不悟有香來’,荊公改為‘遙知不是雪,為有暗

香來’;活者死矣,靈者笨矣。”按此四事須分別言之。前二事是為他

人改詩。《詩話總龜》前集卷八引《王直方詩話》載之。《漁隱叢話》前

集卷五十二引《西清詩話》載王仲至事,並荊公語曰:“詩家語如此

乃健。”《侯鯖錄》卷二《泊宅編》卷上記仲至詩,則上一語作“宮簷日

永揮毫罷”。《滹南詩話》卷三論荊公改筆,即曰:“語健而意窒。”按

子才不知曾覩《滹南集》否。《詩話》所駁周德卿”文章驚四筵適獨坐”云云,即出《滹南文

辯》;然斥山谷時,遍引魏道輔、林艾軒而未及專詆山谷之《滹南詩話》,何耶。蓋唐人

詩好用名詞,宋人詩好用動詞,《瀛奎律髓》所圈句眼可證;荊公乙

“賦”字,非僅倒粧字句,乃使“賦”字兼為動詞耳。《捫虱新話》卷八

記荊公欲改杜荀鶴“江湖不見飛禽影,嚴谷惟聞折竹聲”,為“禽飛

影”、“竹折聲”,其理正同。劉貢父詩今載《彭城集》卷十八,題曰

《題館壁》。按《宋詩紀事》引《彭城集》,題曰《自校書郎出倅泰州作》,疑據本事臆

定。“雲裏”正作“雲氣”,可見貢父已采用荊公改筆,非如《道山清

話》記貢父論荊公改杜詩所謂“只是怕他”者。《侯鯖錄》卷二言親

聞貢父向顧子敬誦此詩,亦曰:“卻從雲氣望蓬萊”,與“彭城集”中

句同,是貢父服改,的然可據。《詩話總龜》卷八引《王直方詩話》載

貢父原詩,作“卻將雲表”,《漁隱叢話》前集卷五十五亦引《王直方

詩話》,作“卻將雲裏”。《宋詩紀事》僅選貢父詩,無引徵。夫蓬萊宮闕,本

縹渺五雲之間;今玉皇案吏既遠謫而不得住蓬萊矣,於是扁舟海

上,回首雲深,望觚棱而戀魏闕,此貢父之意也。“將雲表”所以不

妥者,在雲之表,雲遠而蓬萊更遠,可見雲而不可見表,故不得將而

245

望也。“將雲裏”所以不妥者,在雲之裏,雲外而蓬萊內,雲可見而

裏不可見,故不得將而望也。“從雲裹”所以不妥者,似乎身在天上,

從雲中望出,非身浮海上,從雲外望入,詞意欠明晰也。“卻從雲氣

望蓬萊”者,謂姑從雲氣而想望蓬萊宮闕,望者想望也,深得逐臣依

國,慰情勝無之用心,何不通之有。【補訂一】後二事所改句,皆即

見荊公本集中。改劉威《遊東湖處士園林》一聯,見《段氏園亭》七

律;改蘇子卿“梅花落”二句,見《梅花》五絕。此則非改他人句,而

是襲人以為己作,與王劉兩事,迥乎不同。以為原句不佳,故改;以

為原句甚佳,故襲。改則非勝原作不可,襲則常視原作不如,此須

嚴別者也。荊公詩精貼峭悍,所恨古詩勁折之極,微欠渾厚;近體

工整之至,頗乏疏宕;其韻太促,其詞太密。又有一節,不無可議。

每遇他人佳句,必巧取豪奪,脫胎換骨,百計臨摹,以為己有;或襲

其句,或改其字,或反其意。集中作賊,唐宋大家無如公之明目張

膽者。本為偶得拈來之渾成,遂著斧鑿拆補之痕迹。子才所摘劉

蘇兩詩,即其例證。《能改齋漫錄》卷八載五代沈彬詩:“地隈一水

巡城轉,天約群山附郭來”,荊公仿之作“一水護田將緣遶,兩山排

闥送青來”。《石林詩話》載荊公推少陵“開簾宿鷺起、丸藥流鶯囀”

為五言模楷,因仿作“青山捫蝨坐,黃鳥挾書眠”。《漁隱叢話》後集

卷二十五謂荊公選《唐百家詩》,有王駕《晴景》云:“雨前初見花間

蕊,雨後兼無葉底花。蛺蝶飛來過牆去,應疑春色在鄰家”;想愛其

詩,故集中亦有詩云:“雨來未見花間蕊,雨後全無葉底花。蜂蝶紛

紛過牆去,卻疑春色在鄰家”,改七字,“語工意足”。他若《自遣》之

“閉戶欲推愁,愁終不肯去。底事春風來,留愁不肯住”,則“攻許愁

城終不破,盪許愁城終不開。閉戶欲推愁,愁終不肯去。深藏欲避

愁,愁已知人處”之顯形也。《徑暖》之“靜憩鷄鳴午,荒尋犬吠昏”,

246

則“一鳩鳴午寂,雙燕話春愁”之變相也。《次韻平甫金山會宿》之

“天末海門橫北固,烟中沙岸似西興。已無船舫猶聞笛,遠有樓臺只

見燈”,則“天末樓臺橫北固,夜深燈火見揚州”之放大也。《鍾山即

事》之“茅簷相對坐終日,一鳥不鳴山更幽”,按《老樹》七占亦有“古詩鳥鳴

山更幽,我意不若鳴聲收”之句。則“蟬噪林逾靜,鳥鳴山更幽”之翻案也。

《閒居》之“細數落花因坐久,緩尋芳草得歸遲”,則“興闌啼鳥換,坐

久落花多”之引申也。五律《懷古》、七律《歲晚懷古》則淵明《歸去

來辭》等之捃華也。此皆雁湖註所詳也。他如《即事》:“我意不在影,

影長隨我身。我起影亦起,我留影逡巡”,則太白《月下獨酌》:“月

既不解飲,影徒隨我身。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”之摹本也。《自

白土村入北寺》:“獨尋飛鳥外,時渡亂流間。坐石偶成歇,看雲相

與還”,又《定林院》:“因脫水邊履,就敷巖上衾。但留雲對宿,仍值

月相尋”,則右丞《終南別業》:“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”,及《歸嵩

山作》:“流水如有意,暮禽相與還”之背臨也。《示無外》:“鄰雞生

午寂,幽草弄秋妍”,則韋蘇州《遊開元精舍》:“綠陰生晝靜,孤花表

春餘”之仿製也。《次韻吳季野題澄心亭》:“躋攀欲絕人間世,締構

應從物外僧”,則章得象《巾子山翠微閣》:“頻來不是塵中客,久住

偏宜物外僧”之應聲也。《春晴》:“新春十日雨,雨晴門始開。靜看

蒼苔紋,莫上人衣來”,則右丞《書事》:“輕陰閣小雨,深院晝慵開。

坐看蒼苔色,欲上人衣來”之效顰也。子才所舉荊公學劉威一聯,曾

裘甫《艇齋詩話》已言之,雁湖亦未註。按與公唱酬之葉濤《望舊廬有感》:

“已愧問人纔識路,卻悲無柳可知門”,自註:“《江令尋宅》詩云:見桐猶覓井,看柳尚知

門。”荊公詩蓋兼用此意,曾袁僅知其一。又如荊公晚歲作《六年》一絕句,其

三四句云:“西望國門搔短髮,九天宮闕五雲深”,竊疑即仿所改劉

貢父之“明日扁舟滄海去,卻將雲氣望蓬萊”也。《次韻平甫金山會

247

宿》又演楊公濟《陪裴學士遊金山回》一聯為兩聯,蓋漁獵并及於時

人,幾如張懷慶之生吞活剝矣。子才譏荊公《梅花》五絕,《誠齋集》

卷一百十四《詩話》已云:“蘇子卿云:‘祗言花是雪,不悟有香來’,

介甫云:‘遙知不是雪,為有暗香來。’述者不及作者。陸龜蒙云:‘殷

勤與解丁香結,從放繁枝散誕春’;介甫云:‘殷勤為解丁香結,放出

枝頭自在春。’作者不及述者。”語甚平允。而方虛谷《瀛奎律體》卷

二十齊己《早梅》下批曰:“一字之間,大有逕庭。知花之似雪,而云

不悟香來,則拙矣。不知其為花,而視以為雪,所以香來而知悟。荊

公似更高妙。”曲為回護,辛弘智、常定宗之爭“轉”字,惜未得此老

平章。唐東方虬詠《春雪》云:“春雪滿空來,觸處似花開。不知園

裏樹,若個是真梅”;仿蘇子卿,又在荊公以前。公在朝爭法,在野

爭墩,故翰墨間亦欲與古爭強梁,佔盡新詞妙句,不惜挪移采折,或

正摹,或反仿,或直襲,或翻案。生性好勝,一端流露。其喜集句,

並非驅市人而戰,倘因見古人佳語,掠美不得,遂出此代為保管,久

假不歸之下策耶。【補訂一】

七五

卷九:“吾鄉詩有浙派,好用替代字,蓋始于宋人,而成於厲樊

榭。廋詞謎語,了無餘味”云云。按此條即譏浙派宋詩之餖飣也。

魏泰《臨漢隱居詩話》謂山谷“好用南朝人語,綴葺成詩”,蓋早以摘

冷鉤新為病。末流泛濫,至矜替代字為風騷祕旨。惠洪《冷齋夜

話》卷四《詩言其用不言其名》一條、《漁隱叢話》前集卷三十七又

《詩人玉屑》卷十引《漫叟詩話》記陳本明語一條,《叢話》前集卷十

二引呂氏《童蒙詩訓》一條皆以不直說為文章之妙。夫徐彥伯、宋

子京等澀體,如“野禽”狡兔、“葦杖”蒲鞭、“筱驂”竹馬、“虬戶”龍門、

248

“宵寐”夜夢、“弘休”大吉之類,僅以難字換習見字;而此則舉物之

用,以名其物,於修辭之道,較為迂曲。《曲洧舊聞》卷四記山谷熟

觀宋子京《唐史》稿竄易句字用意所在,文章大進;然江西派詩代名

多於換字,及明人詩文、遂多換字澀體矣。參觀《七修類稿》卷四十九《換

字詩》條、《湧幢小品》卷十八《近日名家文字多用換字法》條、《陔餘叢考》卷二十二《文

章忌假借》條。《老學菴筆記》卷八有言:“國初尚《文選》。當時文人專

意此書,故草必稱王孫,梅必稱驛使,月必稱望舒,山水必稱清暉,

至慶曆後始一洗之”云云。然慶曆、元祐以來,頻見“雲間趙盾”、

“淵底武侯”、“青州從事”、“白水真人”,“醋浸曹公”、“湯燖右軍”、

“平頭”、“長耳”、“黃嬭”、“青奴”、“蒼保”、“素娥”、“鵝黃”、“鴨綠”、

“此君”、“阿堵”,莊季裕《鷄肋編》卷上至載“左軍”為鴨、“泰水”為

妻母之笑枋。況之選體,踵事加厲。冷齋、漫叟輩尤沾沾焉惟此是

務也。劉辰翁為西江餘閏,《須溪集》卷六《歐氏甥植詩序》略謂:“選

體復有宜戒,如漢稱朱光,魏稱黃祚,月曰朏魄,雷雨曰解作,以解

作對升長為草木,初仕謂之牽絲手,三十謂之既立,長夜謂之廣宵。

又如‘雖抱中孚爻’,‘偶與張邴合’,‘莊念昔曾存’,‘案無蕭氏牘’,‘庭

有貢公綦’,至今亦不知其所指某爻、某張、某莊、某貢、某蕭也”云

云。亦似笑他人之未工,忘己事之已拙,祗以“選體”為厲禁,渾忘西

江亦有“不言名”之教也。《丹鉛總錄》卷二十曰:“辰翁評選詩云:詩

至《文選》為一厄。此言大本已迷,須溪乃開剪截羅緞鋪客人,元不

曾到蘇、杭、南京機坊。”蓋不知辰翁有激矯枉,遂因噫廢食耳。竊

謂淵明《讀山海經》詩:“亭亭明玕照,落落清瑤流”,即是言用不言

體佳例。韓退之《贈同遊》詩:“喚起窗全曙,催歸日未西”,以二鳥

名雙關人事。柳子厚《郊居》詩:“蒔藥閒庭延國老,開樽虛閣待賢

人”,以“國老”代甘草、“賢人”代濁酒。李適之《罷相》詩:“避賢初罷

249

相,樂聖且銜杯”,“賢”是賢才,“聖”則清酒,一虛一實。蘇子瞻《雪》

詩:“凍合玉樓寒起粟,光搖銀海眩生花”;以“玉樓”代肩,以“銀

海”代目。雖皆詞格纖巧,而表裏二意均可通,即不作二鳥、甘草、濁

酒、肩、目解,亦尚詞達。駱賓王《秋日送尹大赴京》詩:“竹葉離樽

滿,桃花別路長”,又《送吳七遊蜀》詩:“桃花嘶別路,竹葉瀉離樽”;

“桃花”代馬,“竹葉”代酒,已祗有裏意。劉夢得《送盧處士歸嵩山

別業》詩:“藥爐燒姹女,酒甕貯賢人”,則“煑熟王逸少”之先聲矣。

若李義山之以”洪爐”代天,《有感》:”未免怨洪爐”,《異俗》:”不信有洪爐。”

以“倏忽”代虺;《哭蕭侍郎》:“暫能誅倏忽。”黃山谷之以“青牛”代老子,

《送顧子敦》:”何人更解青牛句。”用意既偏晦可哂,字面亦欠名雋,宜其雖

出大家,而無人沿用也。子才此條道及陶秀實《清異錄》。其書依託

五代遺事,巧立尖新名目,然舍《伐檀集》卷上詠《雪》、《攻媿集》卷

三《白醉閣》詩等以外,宋詩人運用者殊不多。舍張端義《貴耳集》

卷中、卷下四則,按《園丁種梨》、《苽最盛》、《閩士赴科》、《水族加恩簿》四則皆不言

出自何書,實則本之陶氏也。周密《齊東野語》卷四《負喧》條即引攻媿《白

醉軒》。外,筆記亦尟稱道。尚於稗販中存信而好古之意,不屑借底

下倚託之書,為斯文捷徑也。代名之體在歐洲文學早成風會,Som

a i z e :Grand Dictionaire des Précieux 所載,Molière:L e s P r é c i e u s e s

r i d i c u l e s 所譏,厥例甚繁。英國十八世紀作詩,最講“詩藻”(poet i c

d i c t i o n),甚類惠洪等所云云也。始作俑者殆為古羅馬之Vi r g i l,

其Aeneid 史詩中,每不曰麵包(panem)而以稷神名代之,如卷一第

一七七行之Cererem cor r uptam,亦猶吾國詩人之言”福習枯黃靈

殖焦”也;每不曰酒(vinum),而以釀神名代之,如卷一第二一五行

之vete r is Bacc h i,亦猶吾國詩人之言”解憂惟杜康”、”杜康咥吾

胃”也。餘仿是。後來Vi d a《詩法》(Ars poetica)則力非直言人名

250

物名,而以迂迴代換為貴。參觀J . A . S p i n g a r n :L i t e r a r y C r i t i c i s m i n t h e

R e n a i s s a n c e , p . 1 2 7 所引。新古典主義作者以Vi r g i l 為楷模,本Vi d a

之議論,此風遂靡歐洲矣。【補訂 一】

七六

卷九:“世有口頭俗句,皆出名士集中”一條。以“易求無價

寶,難得有情郎”,為女真蕙蘭詩。蕙蘭為魚玄機字,集中作《寄鄰

女》詩,《北夢瑣言》謂是怨李億詩,《太平廣記》卷百三十引《三水小

牘》謂是玄機獄中作。以“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無錢明日愁”,為

羅隱詩。羅隱《甲乙集》中《自遣》一絕固有此二句,然《全唐詩》第八

函第十冊載權審詩全同,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》亦據《抒情集》,謂

是權審詩,不知果誰屬也。以“晚飯少吃口,活到九十九”,為出古

樂府,所據者《七修類稿》。《朱子語類》卷一百三十八謂出《古樂

府三叟詩》,蓋魏應璩《三叟詩》也;略云:“陌上見三叟,何以得此

壽。上叟前致詞,內中嫗貌醜。中叟前致詞,量腹節所受。下叟前

致詞,夜臥不覆首。”以“黃泉無客店,今夜宿誰家”,為唐人逸詩。

實五代時江為詩,《全唐詩》載之;為代故人草表投吳越,事發并誅,

臨刑賦云:“街鼓侵人急,西傾日欲斜。黃泉無旅店,今夜宿誰家。”

又卷一:“有人哭一顯者云:‘堂深人不知何病,身貴醫爭試一方。’

說盡貴人患病情狀。”實劉後村《哭梁運管伋》:“堂深外不知何病,

醫雜人爭試一方。”卷三引宋人詩云:“老僧只恐雲飛去,日午先教

掩寺門。”《容齋三筆》卷十二載僧惟茂住天台山詩云:“四面峯巒翠

入雲,一溪流水漱山根。老僧只恐山移去,日午先教掩寺門”;後來

高青邱《虎邱》云:“望月登樓海氣昏,劍池無底鎮雲根。老僧只恐

山移去,日落先教鎖寺門”,蓋全襲此;而南宋俞桂《漁溪詩稿》卷二

251

《虎邱》云:“寺僧未晚山門閉,不放閒雲一片飛”,子才誤合二詩詞

意為一耳。明俞弁《山樵暇語》卷四駁容齋,謂此乃張籍虎邱詩,余檢《司業集》未

見。卷九:”偶見晚唐人辭某節度前四句云云,惜不能記其姓名。”

此黃滔《辭刑部鄭郎中諴》詩,陸以湉《冷廬雜識》已言之。卷十:

“徐爽亭年九十許,有句云:‘造物與閒還與健,鄉人知老不知年。’”

此陸放翁《村居》詩,倪鴻《桐陰清話》、吳仰賢《小匏菴詩話》皆已言

之。卷九:“閨秀李金娥詠路上柳云:‘折取一枝城裏去,教人知道

是春深。”按徐渤《筆精》卷五、《列朝詩集》閏六皆以此為日本人

詩,實則元貢性之《湧金門見柳》名句,安容別有主名,貢詩見顧俠

君《元詩選》二集辛集。《補遺》卷一稱張雲翼句,實潘雪帆詩,則

《雪橋詩話》卷四已舉正。《詩話》卷四以月鹿夫人為黃莘田室,又

《補遺》卷三誤以莘田顧二娘硯絕句為劉慈作,則王元麟《秋江集

註》卷二、卷六已糾之。卷六金質夫遺詩僅得一律一聯,按《瑟榭叢

談》卷上復得《榆林土木二首》。

七七

卷九:“晁君誠詩、‘小雨愔愔人不寐,臥聽羸馬齕殘芻。’真靜

中妙境也。黃魯直學之云:‘馬齕枯萁喧午夢,誤驚風雨浪翻江。’

落筆太狠,便無意致。”按《養一齋詩話》卷七亦有此論。本事蓋出

《石林詩話》:“外祖晁君誠善詩,黃魯直嘗誦其小雨愔愔云云,愛賞

不已。他日得句:馬齕枯萁云云,自以為工。以語舅氏無咎曰:吾

詩實發於乃翁前聯。余不解風雨翻江之意;一日憩於逆旅,聞旁舍

有澎湃鞺鞳之聲,如風浪之歷船者,起視之,乃馬食於槽,水與草齟

齬於槽間,而為此聲。方悟魯直之好奇,殆適相遇而得之。”竊謂石

林所記,即可盡信,亦未得此詩作意。《山谷內集· 六月十七日晝

252

寢》云:“紅塵席帽烏鞾裏,想見滄洲白鳥雙。馬齕枯萁喧午枕,夢

成風雨浪翻江。”天社註曰:“聞馬齕草聲,遂成此夢也。《楞嚴》曰:

如重睡人,眠熟牀枕,其家有人,於彼睡時,擣練舂米;其人夢中聞

舂擣聲,別作他物,或為擊鼓,或為撞鐘。此詩略采其意。以言江

湖之念深,兼想與因,遂成此夢”云云。真能抉作者之心矣。夫此詩

關鍵,全在第二句;“想見”二字,遙射“夢成”二字。“滄洲”二字,與

“江浪”亦正映帶。第一句晝寢苦暑,第二句苦暑思涼,第三句思涼

聞響,第四句合湊成夢;意根緣此聞塵,遂幻結夢境,天社所謂“兼

想與因”也。脈絡甚細,與晁氏之僅寫耳識者,迥乎不同。諸君不

玩全篇,僅知摘句,遂覺二語之險怪突兀耳。風聲本似吞啖之聲,

韓退之《祭張署文》早曰:“風饕”;東坡《次韻山谷畫馬試院中作》亦

曰:“臥聞齕草風雨聲”;清王芥子太岳《青虛山房集》卷五《高平行

記》為當時名文,有曰:“廐馬千蹏,齕草聲如空山夜壑,風泉撞摐。”

“風雨翻江”;初無不可解處。況山谷以“想見”“夢成”四字為伏筆

乎。此種作法,山谷詩中屢有之。如《次韻吉老十小詩》之八云:

“南風入晝夢,起坐是松聲”;《答少章聞雁》云:“霜雁叫群傾半枕,

夢回兄弟綵衣行”;而以此絕線索最為分明。他若韓退之《陪杜侍

御遊湘西兩寺獨宿有題》曰:“山樓黑無月,漁火燦星點。夜風一何

喧,杉檜屢磨颭。猶疑在波濤,怵惕夢成魘。”汪遵《詠酒》云:“秋

宵睡足芭蕉雨,又是江湖入夢來。”王介甫《秋風》云:“揪斂一何

饕,天機亦自勞。江湖豈在眼,昨夜夢波濤。”陳簡齋《風雨》云:

“風雨破秋夕,梧葉牕成驚。不愁黃落近,滿意作秋聲。客子無定

力,夢中波撼城。覺來俱不見,微月照殘更。”楊誠齋《聽雨》云:

“歸舟昔歲宿嚴陵,雨打疏篷聽到明。昨夜茅檐疏雨作,夢中聽作

打篷聲。”范石湖《病中絕句》云:“病中心境兩俱降,猶憶江湖白鳥

253

雙。今夜雨聲鳴紙瓦,聽成飛雪打船窗。”陸放翁《夜聞松聲有感》

七古云:“松聲驚破三更夢,猶作當時風浪聽。”均與山谷絕句機杼

略同;“猶疑”也,“無定力”也,“昔年”也,“猶憶”也,皆伏根語,猶山

谷之言“想見”耳。紀文達批東坡詩,至《舟中夜起》七古:“微風蕭

蕭吹菰蒲,開門看雨月滿湖”;知其脫胎自僧無可《宿西林寄賈島》

詩:“聽雨寒更盡,開門落葉深”,極口稱妙。山谷此詩,作意相類。

【補訂一】

七八

卷十:“山陰布衣茅商隱《山行》云:‘郭外髑髏眠野草,墳前翁仲

戴山花。”按茅名逸,此詩見《兩浙輶軒錄》卷二十八,題曰《郭外》,

五律非七律也,無“郭外”、“墳前”四字。又按卷五:“揚州轉運使朱

子穎,佳句云:‘一水漲喧人語外,萬山青到馬蹄前。”按此聯見《海

愚詩鈔》卷六《雨後過超渡》,當時傳誦,紀曉嵐、姚惜抱、王夢樓、王

述菴皆賞之。而《兩浙輶軒錄》卷十六載邵坡《送王耘渠入蜀》詩

云:“秦樹碧分鴻爪外,蜀山青到馬蹄前”;邵乃康熙壬子舉人,在海

愚前。海愚全集祗此一聯跳出,餘皆膚廓語;惜抱許以“雄才”,疑

阿私也。

七九

卷十:“學問之道:四子書如戶牖,九經如廳堂,十七史如正寢,

雜史如東西兩廂,類書如廚櫃,說部如庖湢井匽,諸子百家詩文詞

如書舍花園,皆不可偏廢”云云。章實齋《書坊刻詩話後》痛詆之。

按此本明田藝蘅《玉笑零音》:“人之為學:四書其門牆也,五經其堂

奧也,子史其廊廡也,九流百家其器用也。居不可以不廣,學不可

254

以不博。”【補訂一】

八○

卷十四:“詠始皇者,朱排山云:‘詩書何苦遭焚劫,劉項都非識

字人。”按此本唐章碣《焚坑》詩:“坑灰未冷山東起,劉項原來不讀

書。”《梅磵詩話》卷中引楊文公《始皇》詩曰:“儒坑未冷驪山火”,又

蕭汎之《讀秦紀》曰:“淒涼六籍寒灰裏,宿得咸陽火一星。”蕭詩亦

本唐彥謙《新豐》之“一星遺火下燒秦”。【補訂二】朱氏改“讀書”為

“識字”,語殊有病。項王“學書不成”,豈勿“識字”者;《古文苑》載

漢高祖《手敕太子》,且自言:“書不大工,亦足自辭解”也。又按《梅

磵詩話》并載蕭冰崖詠秦詩云:“燔經初意欲民愚,民果俱愚國未

墟。無奈有人愚不得,夜思黃石讀兵書”;袁中郎《經下邳》云:“枉

把六經灰火底,橋邊猶有未燒書”;陳元孝《讀秦紀》云:“夜半橋邊

呼孺子,人間猶有未燒書。”此又焚書之另一翻案也。